名称:中招采政企培训网
网站:http://www.qsypx.com
主体:中招采(北京)标准化技术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小屯双林苑7号
电话:010-56709266、59793346传真:010-56709277、59793349
值班手机:18611114717(同微信)
邮箱:huiwuzu999@163.com
面对2.64亿人,中国守护最美“夕阳红”
面对2.64亿人,中国守护最美“夕阳红”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题:面对2.64亿人,中国守护最美“夕阳红”——“十三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综述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三个“最”字,勾勒出我国当下及未来一段时期人口结构的基本国情。
我们将怎样走出一条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道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全局和亿万百姓福祉出发,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擘画老龄工作的宏伟蓝图。14亿人民,将共同守护最美“夕阳红”。
2021年9月,在甘肃甘南夏河县拉卜楞综合社会福利中心,护理人员给老人输液(新华社记者冯亚松 摄)
把握“窗口期”,审时度势作出重大战略部署
河北承德,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秋日和煦,桑榆非晚。
点开信息平台,老人的健康档案一目了然。上门配送药物、打扫卫生、心理辅导……中心提供固定服务,从社区向周边辐射。政府一年拿出120万元购买服务,为老有所养“托底”。
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千门万户的关切,是“家事”,也是“国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2019年11月,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新钢街道含笑社区,“敲门嫂”志愿服务队在社区里陪一名老人聊家常(新华社记者彭昭之 摄)
一系列新理念、新决策,尽显使命担当。
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到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这是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来自全国老龄办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年均增加840万,预计“十四五”时期年均增加1150万。老年人口增长第二个高峰即将到来。
“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说,人口老龄化的国情要素将融入各领域、各行业的政策和工作中,大力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深化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努力让老年人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这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必要保障——
解决老年人“长寿不健康”问题、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危机中育新机,“银发浪潮”也能变出“长寿红利”。
“人口老龄化既是一个摆在面前的挑战,也是寻找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一个突破口。”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说。
这是确保中华民族世代永续发展——
据联合国测算,本世纪上半叶,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的上升速度,比世界平均速度快一倍多。
“人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帮助今天的老年人,也是帮助明天的每一个人。”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说,“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养老之路至关重要。”
政策筑地基,中国特色应对老龄化路径正在成型
上海市虹口区,35个市民驿站。就餐、日托、医疗保健、文体活动……家门口有望“一揽子”解决老年人的民生需求。
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的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但另一方面,全国空巢老人多、困难老人多、老年抚养比高。
一边是“未富先老”,一边要“老有颐养”。如何平衡天平两端,考验大国智慧。
2020年11月,在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爱老家园,一位老年人在通过图画填色进行康复训练(新华社记者刘颖 摄)
从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到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再到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应对老龄化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日渐清晰。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2.9万个、床位821万张,床位总数比2012年增长了97%。
在203个地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行动,连续4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十三五”时期,政府“挑大梁”,社会共参与,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公交车踏板高、住宅台阶多、厕所没扶手、红绿灯太短……老年人如何不再“举步维艰”?2020年7月,九部门联合发文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加装电梯、无障碍环境等适老化改造加快提上日程。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出台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办法,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实现省级全覆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扩大到49个城市……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努力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保障需求。
——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全力确保老有所医。
约4000万老年人失能或部分失能,78%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长寿不健康”背后,是一些家庭面临的困境。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到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推进“互联网+护理”试点工作、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十三五”时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老年健康服务。
北京累计为20多万名老年居民提供脑健康筛查服务;上海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项目的参与者中老年人约占八成;江苏苏州建立家庭病床服务团队为老年人开展居家护理和上门诊疗服务……各地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将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
——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大力提倡老有所为。
在四川,一群低龄、健康老年人组成志愿服务队,与高龄、失能老年人和其他有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结对帮扶。在湖北谷城,31名退休教师重返工作岗位,自愿为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补血”。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在实现老有所为的期待。
制定实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点)8万多所(个),逐步健全老年人社会优待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一项项激发老年人活力的惠民政策密集落地,全社会正在共同参与到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中。
回应新期待,打造高质量为老服务体系
“怎么能在手机上听《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在浙江杭州的“智能手机长者公益课堂”上,朱美菊老人举着手机向志愿者发问。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老年人不能排除在外,要共享数字时代红利!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全国老龄办提出,用3年时间,推动老龄社会信息无障碍建设,促进全社会推进适老化的改造和升级……
2021年8月,在杭州市临安区锦南街道锦溪社区,志愿者向老年人讲解手机软件的使用方法(新华社记者徐昱 摄)
要跨越的不只有“数字鸿沟”。快速老龄化背后,是每个人的感同身受:我们该怎样有尊严地老去?
促进健康老龄化,让高质量健康服务体系“呼之欲出”——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5年人均预期寿命要提高1岁。如何健康地享受这1岁的寿命?
加快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建设,建设一批区域老年医疗中心;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提高到3.2人,拥有注册护士数提高到3.8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一个个具体指标的设定,为高质量健康服务体系“添砖加瓦”。
以养老为轴心,“养老+”思维不断破题——
近1000万人,这是目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的缺口。留守老年人就医困难、老年大学“一座难求”……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着力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积极培育老年人用得上的产品和服务;开始探索智慧养老,形成“一对多”模式,让家政、物业、餐饮、物流加入其中……养老不再是“一家之事”,而是全社会的责任共担。
充实“钱袋子”,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
夯实财富储备,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基础。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中国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践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方案”,更好满足亿万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